引言:2021年如約而至。今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世界也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
去年,全球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諸多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戰略部署。
▌雙循環乃發展必然過程
縱觀全球,大國都是內循環為支撐點,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消費占GDP比重,世界平均水平約為60%,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則達80%。從貢獻GDP的“三駕馬車”看,我國消費占GDP的比例在不斷上升,而投資、出口對經濟貢獻比重卻顯著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上升至54.3%,為歷年最高;進出口總額占比約為30%,而高峰時期比重則接近70%!實際上,中國從2009年開始就轉向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去年更明確提出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相互促進。可見,這些其實是向雙循環開放經濟戰略轉型的一個必然過程。
改革開放后,研發、銷售“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模式曾讓玩具業一躍成為中國的重要產業,風頭一時無兩。然而,這種外貿發展方式,極易被人“掐脖子”,因為關鍵技術和渠道始終掌握在別人手中。
當前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玩具業作為對外貿依存度高的產業,受沖擊的可能性相對較大。隨著我國經濟走向“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素來以出口為主導的中國玩具業,如何在保證對外開放的同時挖掘內需潛力,從而更好聯通國內外市場?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遠未結束,海外市場需求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產業又當如何構建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
▌雙循環發展有堅實基礎
從外向型經濟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中國發展戰略迎來大轉向的同時,玩具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從外部循環看,回顧我們玩具業30多年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此時的出口企業跟彼時的出口企業已不可同日而語。早年參加國際大循環的時候,中國玩具企業基本靠代工貼牌為生,處于產業鏈的低端。時移世易,隨著經驗的累積和實力的增強,中國不少玩具企業已從代工貼牌轉向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渠道,從玩具產業鏈的低端進入到產業鏈中高端,也從被人詬病的“血汗工廠”蛻變為由創新驅動的自主型出口企業。
從內部循環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國內大循環的條件和基礎日益完善。從需求潛力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202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的上層,并且有數以億計的中產階層,國內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因此,可以說中國的國內循環已經有了非常雄厚的客觀基礎。
從行業發展看,目前中國是全球玩具第一大生產國和第二大消費市場。據廣東省玩具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玩具市場銷售達849.2億元人民幣。美國玩具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帕謝爾布也曾表示,2021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玩具消費市場。
▌優化各環節深挖消費市場
有了以上的充分條件,筆者認為,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形勢下,外貿依存度較高的產業正如玩具業,在繼續有序發展外銷的同時,更應深挖內需市場,在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順時而動,以適應內外循環新格局,抵消外部的不確定風險。
產品研發上,企業可從產品的外觀造型、功能玩法等方面提升產品的價值,以適應幼兒至成年人的不同需求。外觀造型,可以各類IP(品牌形象)加持,包括動漫、影視、軍事、文創等范疇;功能上除了追求顏值外,還可兼顧發展實用性、使用性,如現在比較流行的積木桌、裝飾擺件等。
生產上,可利用智能化生產設備、互聯網平臺等,實現效率最大化。已有企業通過接入現代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了良品率。
此外,營銷渠道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常規渠道除了商超、百貨外,母嬰用品店、潮品店、精品店、專賣店也是玩具的主攻方向。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新興渠道迅速崛起,不少品牌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B站、摩點等平臺宣傳,并通過直播電商、眾籌預售……推動產品銷售,營銷方式非常多樣。
今后的玩具市場的參與者,可能既有美泰、孩之寶、樂高等傳統玩具企業,也有很多潮流玩具品牌如泡泡瑪特、Top Toy、52TOYS等異軍突起的后起之秀。大家在相互競爭的同時,更有相互學習的可能,如深挖消費者需求、擴大消費者年齡層等跨領域、跨行業等跨界合作。
作為企業經營者,筆者也時常思考:市場在哪里?消費者在哪里?他們喜歡什么樣的產品等問題。筆者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檔綜藝“街舞”節目,中間竟然插播有奶粉的廣告。消費者在哪里?或許就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地方。因為不同消費者,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其中一個可能便是父母,他們對玩具產品同樣有著剛性需求。再回到消費者挖掘的問題,其實也就是“投其所好”——從他們喜歡的場景、渠道、方式等方向入手,或許還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間。如將年輕世代的個性化需求轉化為豐富的細分市場;如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轉化為在線文娛、云服務、新零售等新型消費的擴張空間……不斷形成新渠道、新模式、新市場等更具活力的消費新增長點。
▌結語
近年來,西方主要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摩擦增大,國家層面已在順勢而為,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增強韌性,以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行業層面,我們玩具行業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經營環境變得更為嚴峻,如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任重道遠等。但是,中國玩具業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具備了完善的產業鏈、裝備先進的工廠以及優秀的從業人員,奠定了獨特的優勢地位。筆者相信,中國玩具企業有能力、有實力盡快適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玩具產業的前景可期。
來源:《中外玩具制造》雜志